查看原文
其他

2021,数字孪生依然大有可为~

深度抑郁患者 GIS小丸子
2024-09-03

2021年刚开头,智慧城市市场就迎来重要的利好信号,1月4号和5号上海和深圳就分别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梳理了一下相关的文件可以发现,在上海和深圳的整体建设框架中都有提到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应用,这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利好信号。

01感知体系成为重要的城市数字底座

在上海的推进意见中,特别强调“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纳入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物品标识、人员活动、车辆状态、安全监测、能源状态、设施设备运行等数据。系统规划“城市神经元系统”,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感知终端,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

而在深圳的建设意见的“1”个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中强调加快终端设备全面感知建设,“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感知设备,依托物联、数联、智联一体化平台,融合摄像、射频、传感、遥感和雷达等感知单元,建立“天地空三位一体”的城市泛在感知网络,不断增强城市立体化的智能感知能力,建设全面感知的“活力”城市,推动城市运行、自然资源、环境、气候等智能多源感知应用。进一步优化多功能智能杆布局。”

广泛的感知已经成为构建城市生命体征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两份意见中都强调了物联感知和地理空间的结合,尤其是深圳的意见中强调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城市泛在感知体系,这也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的动态空间感知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和趋势。

宽泛一点来说感知采集能力就是指从非结构的对象中采集结构化的离散数字信息,而在数据应用和分析环节就可以基于这些离散的信息进行本体状态的还原,当然这种感知设备如果按照是否和感知对象接触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主要通过各种元器件进行直接特征值的测量,这部分其实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应用,众多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而对于非接触式的感知比如视觉AI感知或者间接的图像识别技术都可以是一种信息采集方式,也就是目前提的比较多的AIOT,比如上海意见中特别提出的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就是一个方向,如何实现全面要素的AI采集?我觉得依靠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视觉AI的提取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目前这种方式落地的成本比较高,这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其实我们国家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最近对公开地图数据的管理感觉在进一步收紧,奥维地图下架了谷歌和bing地图,原因就是未经审核,一些同行也正在担心目前自己系统里面使用的谷歌地图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不用谷歌地图要用什么?同档次的替代品成为了一个难题,同时最近消息大范围的倾斜三维也会成为涉密的数据产品纳入管理,这也无疑会增加未来这些数据产品在智慧城市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的不确定性。

02“数字孪生”成为了共享共治的关键手

在当下的视角来看,共治和一体化联动成为了目前提高平城市治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内容,在推动城市的一体化联动治理方面,上海和深圳的意见中都不约而同的将注意力关注到“数字孪生”这个方向上来,很显然在应对城市治理这个“巨系统”来说,数字孪生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抓手。

上海在“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部分强调需要塑造数字时代的城市全新功能。融合应用数字孪生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城市“规建管用”一体化闭环运转,实现城市决策“一张图”、城市治理“一盘棋”,为城市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说明书”。推进城市建筑、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备案,实时监测感知建筑设施运行态势,利用城市运行数据,前瞻规划和动态推演,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城市可视化、可验证、可诊断、可预测、可学习、可决策、可交互的“七可能力”,使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而深圳在数字孪生上的提法就更加具像化了,明确了城市数字孪生的组成部分。主要就是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数字化手段,开展全域高精度三维城市建模,加强国土空间等数据治理,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链接智慧泛在的城市神经网络,提升城市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委政法委、市住房建设局)

前段时间,准确点说是去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了《2021年达摩院十大科技趋势》的报告的场景变革章节就提到未来工业互联网和城市治理出现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信息化的重点在朝着推动业务从“单点智能到全局智能”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个趋势未来会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在农业、工业或者说是城市治理方面,在过去行业方面还是着重在解决碎片化的业务场景问题,但是在整体环节上的打通和梳理受限制与成本以及供给侧的数据打通问题,全局智能的推动或者说数字孪生的推动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大多数还是形成了只有面子而没有里子的尴尬处境。

所以数字孪生或者全局智能的基础就是要单点上智能和数据的打通,这也是上面第一点提到的,必须建立起更加全面和泛在的感知底座,未来真正的数字孪生才能成为现实,而基于这样的理解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运营中心出现,而不仅仅是城市运营中心。

2020年很艰难,但是2021年的新年势头似乎很不错~

公众号后台回复“意见”获取上海和深圳意见以及达摩院预测趋势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IS小丸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